“如何成为职场实力派”(一)

发布时间:2022/02/15   来源:顾彼思

这两年,“35岁焦虑”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职场话题。我们也常能听到来自读者和学员朋友们的声音:

“我也觉得这样混下去不行,但不知道自己具体欠缺哪些能力,又该怎么去拓展这些能力,公司最近也很少培训……”

“在思考未来的时候,经常会对自己所处的行业、所在的公司和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感到茫然……”

“我也考虑过几年后换个工作,但不知道具体应该掌握哪些能力,如果从现在的公司离职,我在其他地方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呢?似乎也没什么自信……”

随着世界发展越来越复杂多变,越来越多的人感叹不清楚应该提升自己哪些领域的哪些能力,才能确保自身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有立足之地,对未来感到迷茫不安。

当然,每个职场人士的烦恼不尽相同,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:为了加快拓展自身能力,最重要的是练好基本功。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“回归基础”(Back to Basics)

本次新连载的“如何成为职场实力派”系列专栏,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:
在这个VUCA时代,
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“基础能力”来帮助我们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挑战?
这些“基础能力”又该如何来锻炼呢?


在GLOBIS近30年的教学中,我们通过与数万名商务人士的对话,观察职场人士们在课堂上的情况,总结出了十项“在35岁前需要牢牢掌握的基础商务能力”。

CONCEPT MAP 
如何成为职场实力派


本次连载,我们就将围绕着这十项基础商务能力展开,为大家介绍在日常工作中提升自身“职场硬实力”的各种方法和诀窍。

1

逻辑思考能力

 

首先,我们来看最基础的商务能力之一“逻辑思考能力”。

 

它是我们提升实力的“基石”。对于所有商务人士来说,逻辑思考能力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。


在具体探讨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可以先用下面这张确认清单,来回顾一下最近一周自己的工作情况。

CHECK LIST
逻辑思考能力确认清单

下面这些情况,你符合几条呢?


 

首先,不妨让我们花一些时间来反思一下自己。

 

在过往一周的工作中,写邮件时、与上司/下属谈话前、或是与客户沟通前,我们把多少时间花在了“思考”这件事上?其中,有“逻辑性”的思考又占了多少时间?


如果上面的确认清单中有不少符合你的工作情况,或许就要引起警惕了,这说明在你的工作中,“有效思考”的时间并不多。


很多时候,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,我们会下意识地觉得“先按照之前的模式操作吧……”“同样的事情也做过很多次了凭经验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……”


但这些凭习惯和经验养成的“条件反射”,很多时候恰恰是我们“进步迟缓”的元凶。



那么,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呢?
建议大家可以从逻辑思考能力的三个要素入手,来思考这个问题。


逻辑思考能力三要素

 

用具体的词语进行阐述

拒绝big words

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些发生在工作场景的对话:

上司:这个项目最近怎么样?打算怎么推进?
下属:我正在全力以赴地做好该做的事,为达成目标而不懈努力。

上司:是吗?最近丢单的情况好像经常发生,这是怎么回事?
下属:大家认为丢单可能是由于我们无法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等。

上司:这样啊,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……总之明年要再加把劲,你设定一个目标,总结一下交给我。
下属:好的。我尽快提交给您。
……

乍看之下,这样的对话我们非常熟悉,它充斥在我们每天的工作场景中。但仔细想想,这其中却有不少值得深思的地方。
 


“全力以赴地做好该做的事”,那么具体什么该做?什么事不该做?
“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”,具体是要提供什么?
“大家认为”是谁认为?“尽快提交”又是什么时间提交?

也就是说,这些词汇一点都不具体。只是一味地重复这样的抽象对话,工作将无法顺利推进下去。

拿方才的对话举例来说,当上司说“明年要再加把劲”,也许是希望下属“把业绩目标提高20%”;而站在下属的角度,可能会把上司顺口一提的“存在不可抗力因素”,误认为是上司对自己的认同,觉得“上司和自己的想法一样,业绩不佳存在客观理由”,从而导致双方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。

很多时候,上司觉得“下属完全不能get到自己的意思”,而下属认为是“上司有话不早说清楚”,往往都源于这些沟通中的“抽象性语言”(big words)

“语言、词汇”是我们思考时最常用的一种“工具”,锻炼自身的逻辑思考能力,就要从具体思考、具体表述,少说big words开始。



抓住问题本质

明确目前的工作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

假如你是一位HR专员,你的总监对你说:“为了更好的推进公司的国际化进程,我们必须增加国际化人才。你考虑一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方案吧。”

大家不妨在继续读下去之前,先试着自己思考看看
假如是你,你会如何思考这个问题?